户外徒步与我们常态步行不可混淆,为了让新驴们尽快地进入出行的节奏中,更好地感受秋天的自然带给我们的无尽快乐,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户外徒步的一些基本常识吧。
户外徒步基本常识
凡事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你是新驴,请你一定要注意以下的基本常识:
1、平时的时候要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
有很多新驴,凭着一腔热情参加户外徒步活动,可是往往坚持不了几次,就发现因为体力原因,已经使身体受损,或者直接就是高涨热情被可怜的体能泼了个透心凉,也就对户外徒步产生了恐惧情绪,以后再不会参加户外徒步活动了。所以,平时的身体素质的锻炼提高对户外活动的开展是个重要的基础保证。
2、行进的节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走速度,特别是大运动量徒步中,要保持自己的速度,当然,前提是你的速度和大部队的速度基本是差不多的,不能太慢也不能过快。如果过快行走会大量消耗体力,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时,最好能找一个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3、徒步的强度要循序渐进
新驴在刚参加户外徒步的时候最好坚持走若干个小时,而不要计划一定要走多远,通过这样的几次摸底,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后,再适当增加徒步穿越的强度。
4、不要错过身边的风景
在户外徒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有很多的驴友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忘记了最初的目的,而只是埋头赶路,却不能停下来好好地看看身边的风景,真是太可惜了!
5、徒步的时候要学会补充体能
徒步的时候,人体的热量损 失大,为了补充体力,需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物,可以在行走途中,一边行走一边补充体能。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适当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气比较热,流汗多,可以在饮用水中适当加点盐。记得:原则是“少量多次”、切忌暴饮暴食。
6、在徒步的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地休息
一般每走一个小时左右需要休息10—15分钟,不能一次走的很累然后再休息,这样对长距离的徒步非常不利,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衡量加减。
关于徒步路况的常识
1、青石板路
路面特点:这种路面主要是清末、民国时期修建的。主要就是古香路,是由大小不等的青石板人工铺设而成。由于年代久远,走的人比较多,这种青石板路的路面已经变得非常光滑。一旦遇到雨雪容易发生事故,轻则跌跤、崴脚,重则骨折重伤。行走经验:雨后,上山时除了穿防滑的鞋以外,心情还要放松。行走时重心不要太靠前,重心方向要和地面的石板垂直,尽量使用登山杖。 背大包时包的重心应该是中部偏下,手尽量扶着岩壁或树木。下山时一定要用登山杖,重心略微前倾。脚的落点尽量踩在石板之间的缝隙,或者路旁的草木上。两个 人之间一点要拉开距离,避免一个人跌倒后铲倒好几个。雪后,最好用四齿的冰爪,如果不用冰爪,脚一定要落在路旁树根或草木上,登山杖必不可少。
2、跳石
路面特点:所谓的跳石就是没有明显的路,所谓的“路”主要由山谷沟壑经长期雨水冲刷和山洪暴发形成。在这种路面上行走,需要在石头上跳来跳去前进,细纱、小溪、巨石参差交错,“杀机”四伏。
行走经验:克服对跳石的恐惧心理是最主要的,这就要求注意力集中。雨季,大雨来临之前、大雨刚过时不要去峡谷跳石,小心山洪暴发。准备好一双底厚一点硬一点的登山鞋,在跳石之前要先检查鞋带是否松动,然后要把背包肩带和腰带拉紧,让背包紧贴背部,以免跳
跃时背包晃动、重心不稳导致失足。跳石时眼睛要注意观察前方的情况,准确判断下一个落脚点,注意观察某些石头上留下的长期作为落脚点的暗痕。另外,一定要把鞋底清理干净,如果鞋底粘上了沙子,就要小心你的膝盖和门牙喽。
3、灌木丛
路面特点:灌木丛包括很多种,大致可以划分为人造灌木丛和自然灌木丛。人工灌木丛主要分布气候较为干燥的山麓坡地,是人为栽种防风固土用的,所在地一般土质干燥、含沙土较多、貌似坚硬其实一踩就滑,部分区域存在流沙的情况;自然灌木丛主要分布于茂密丛林中,灌木种类较多且较为低矮,一般土质湿滑松软,可能会有沼泽,危险性较大。
行走经验:走灌木丛要带上眼镜、帽子、拉上冲锋衣的拉锁,队员之间至少要保持1.5米的距离,防止前面的队友带倒的树枝反弹回来伤到自己。时刻提醒后面的队友注意距离过远容易迷路!
人造灌木丛较自然灌木丛灌木高且多刺,建议准备手套(最好皮质)、长袖高领防刮衣裤和防滑抓地能力好的登山鞋,在徒步此类灌木丛时尽量走土质不滑、较宽的路,最好扶着枝干新鲜且可以支撑手力的活树枝,换手扶枝要牢固,落脚要稳要慢。
徒步经过自然类灌木丛时最好有辅助设备及经验丰富的领队或当地向导探路先行,要注意灌木多带短刺、蚊虫较多,建议穿高帮防滑鞋底、纹路大且凹凸较深的丛林靴,要穿长袖、长裤,注意脸部的保护。
4、土路
路面特点:这种路非常常见,主要是石头风化和没有植被覆盖的山皮经过人们的长时间踩踏形成的。很多人会觉得这是最好走的路,稀松平常!切忌有这样的想法,如果遇到雨季时这种路面就是传说中的烂泥路,人在其中行走非常的吃力,很容易跌倒。
行走经验:大雨后经过太阳的曝晒,土路表面已经被晒干,但实际上已经吸足了水分,这个时候上下山时很容易出现危险,走这种路面时鞋底一定要抓地,要充分利用登山杖作为支点,以免不注意一脚踩进很深的烂泥里。另外,春秋两季昼夜温差大,雨雪天后土路路面非
常容易结冰,危险系数比较高,遇到这种情况上下山时一定要要慢行,并且充分利用登山杖和可以攀扶的东西,同时也要注意攀扶物体时,物体的牢固性。
徒步健身行走运动的好处
徒步行走运动,它可以使人通过四肢运动实现全身肌肉群的锻炼,正确的徒步行走运动,不仅强身健骨,而且对于缓解颈、肩部肌肉的疲劳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是最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方式,是全民健身的优秀运动项目。概括徒步行走的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2。 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 步行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4。 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5。 在户外新鲜空气中步行,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6。 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据专家测定,当烦躁、焦虑的情绪涌向心头时,以轻快的步伐散步15分钟左右,即可缓解紧张,稳定情绪。
7。 定时坚持步行,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
8。 步行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9。 步行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10。 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11。 步行能减少激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 12 。 步行可以保护环境,消除废气污染,对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年益寿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徒步行走的基本原理及要领
徒步行走的基本原理徒步行走不单是腿部运动,而是种全身运动,注意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控制节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脉搏尽量不要超过120次/分钟,背部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全脚掌触地,从脚跟到脚尖位移,什么时候都要按自己的行走节奏去走,不要时快时慢,时跑时停,尽量保持匀速。
徒步行走的基本要领:
1、首先利用5-10分钟做好热身活动。刚开始徒步可以放缓一点,让身体每个部分都先预热,有个适应的过程,5-10分钟后才适当加快步伐,行走中从安全角度出发,队员之间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一般为2-3米,这样可以避免有人因各种原因暂停时(如系鞋带、脱衣服、喝水等等),暂停队员与前进队员就不会互相影响,一般情况下,暂停队员靠右边停留,前进队员从左边跨过,与迎面而来的其他行人相遇时,按我右他左规则礼貌相让通过,暂停人员与队伍的安全距离一般在白天不能超过5分钟或者200米以内(夜晚必须在2分钟或者20米以内)。在行走途中,要集中精力,不允许边走边笑或打闹嬉戏,更不许大声歌唱,这样不但分散其他队员的注意力,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还会无谓消耗自己的体能。
2、行走在上坡路时,重心应在脚掌前部,身体稍向前倾,下坡时重心放在后脚掌,同时降低重心,身体稍微下垂,无论上坡下坡,对于坡度较大的路段,应走“之”字形,尽量避免直线上下,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行走方法。上下坡时,手部攀拉的石块、树枝、藤条,一定要事先用手试拉,看看是否能够受力,才去做其他攀拉动作。
3、徒步行走途中临时休息原则。一般是长短结合,短多长少。一般途中短暂休息尽量控制在2-3分钟以内,并且不卸掉背包等装备,以站站立休息为主,调整呼吸。如果徒步行走路段较长,且需要较长时间休息,应以行走时间每60-90分钟休息一次为好,时间为5-10分钟,较长时间的休息应卸下背包等所有负重装备,先站着调整呼吸1-2分钟后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来就坐下休息,这样会加重心脏负担。休息时,可以自己或者请队员互相间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交叉抬高腿部,让充血的腿部血液尽量回流心脏。徒步行走较长距离需要采取主动短暂休息原则,定量按时放松,才能完成徒步行走全部路程,达到健身目的。
4、徒步行走时,应带足饮用水。根据天气情况去增减,宁多勿少。徒步行走途中,要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适当补充水分,要以量少次多为原则,不要等口渴了才被动喝水,每次喝两三小口为好,不能一次喝的太多,避免增加心脏的负担。如果徒步在野外途中遇到溪流、湖塘、沟河水源有水补给,一定要先观察水源地周边及水源情况,看是否有无人畜活动和有无粪便以及是否有动物尸体倒于水源旁边,观察水质是否异常或有异味,根据观察到的情况,最好先用少量水珠涂擦嘴唇,等过3-5分钟,嘴唇不发麻发痒、无臭无味后,采取沉淀、过滤、高温煮沸五分钟消毒等方法处理后才可以饮用。
老驴徒步秘籍
1、登山杖的重要性
对于户外徒步的驴友来说,在行进的时候如果能有根登山杖与你同行,能为你带来不少便利。如果没有,当然也可以就地取材地用树枝、木棍代替。当你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前进的时候,登山杖可以保持你的身体平衡,避免一些摔倒或磕磕绊绊的发生;过河的时候,登山杖等于你的身体又增加了支点了,有利于在湍急、湿滑的河流中保持平衡;上坡的时候,登山杖可以帮助你的脚助力,下坡时可以帮助减少膝部的震动,减少对身体的伤害;走在有灌木丛的山路上时可能会有蛇,这时可以用登山杖在前面探路,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虽然不是丐帮,但是有了登山杖,就等于你也有了一根打狗棒,逢村过寨的时候,你可以用它来对付野狗;休息时可以用登山杖把地席支起来做一个简易的遮阳棚来遮避太阳;有的登山杖还可以作为照相机的独角架使用,在徒步的同时,如果你还有摄影的爱好,这种登山杖是个不错的选择。
2、驴友要有方向感,要随时知道自己的位置与方向
安全第一是户外轻松徒步的前提。在野外,如果不小心迷路了,可不是一件小事。为了避免迷路,除了跟经验丰富的领队、向导活动外。作为每一个参与者在徒步的时候,还需要多留心,注意徒步过程中明显的自然标志,清楚自己的位置与方向;如果队伍中这样细心的“识途老马”有好多,一旦迷路也一般能回到来时的路上。一般驴友们徒步的地区,大都有当地人活动,可以根据小路的大小或有无经常走动的痕迹来进行判断;如果你徒步的路线曾经是热点路线,可以留意路上是否有一些先行徒步爱好者留下的路标;如果没有携带指南针,在有太阳的时候,结合时间,可以通过看自己的影子,来知道自己大概的前进方向;驴友在徒步的时候,最好带只手表,这样对时间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徒步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走夜路。
3、行走姿势调整
在长途行走过程中,不要大步向前,而是采用小碎步前进的方式,要知道步幅大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发力,这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充分利用我们腿部肌肉的韧性,它们对持久战是相当有办法的。
4、呼吸节奏调整
跟着就是要调节我们的呼吸了,要努力让自己的呼吸与运动呈有节奏的状态。令肌肉持续缓慢而不休止地运动,再加上平稳均匀的呼吸。简单的说就是几乎每走一步呼吸一次。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就能做到平均每两~三步就换气一次。如果我们不习惯的话,也可以强迫自己呼吸,只要大口地吹气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不要太过强求,不然会拉伤肺部和肋间肌的。调匀呼吸是保持体内能源的好方法。
5、利用肌肉技巧
要使走路变成有节奏的最自然的有氧运动,上下坡时,也要随着这种节奏尽量利用肌肉的运 动,尽可能的减少骨骼和关节的负担。尤其是在下坡时,特别是那些长程的下坡路,这是要善于利用双脚,使其可发挥立刻停止的作用。因为与其在长程下坡后骨骼 和关节有不良影响的话,倒不如让肌肉承担多一些会比较好。
6、不同路段的行走技巧
徒步穿越是户外的一种形式。在地形复杂多样、人迹罕至的地方,可能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没有明确的路标指示方向,依靠地图、指南针、再加上自己的头脑和双脚阅读每一寸土地,在清丽脱俗或古老沧桑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足迹,在沉郁安静或灵动跳跃中观察和学习到各种有益的知识是一种满足。而徒步穿越活动离不开路,路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成功穿越,路面条件太差有时会使我们受到伤害,如能很好地掌握行走不同路面的技巧,在路上就会更轻松、更愉快。行走着,安全着,快乐着,才是我们的户外理念。